成功案例 company-case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成功案例 > 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探微

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探微

发布时间:2017/06/28 成功案例 浏览:0


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探微

蔡华伟 

福建五江水电建设有限公司 353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水利工程的建设项目不断扩大,在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如果人类继续没有节制的开采自然资源,势必会打破原本的生态平衡,生态环境在不断恶化情况下,一定会对人类的生存带来不可逆转的影响。基于此,本文简单介绍了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并对实现二者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探究,以期在加快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上维持生态平衡,使人与自然可以和谐相处。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引言

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虽然我国已经在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随着水利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现有的研究成果已经难以满足发展的需求,因此,需要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从而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优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1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矛盾定理告诉我们,凡事皆有两面,只有充分衡量利弊,确定利大于弊的情况下,才可以制定计划付之实施。当然,我们也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着眼于事物的现在和未来,并将两者相联系。显然,水利工程建设是一把双刃剑,它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两者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两者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

1.1两者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

一是水利工程促进生态环境发展。我国由于东西方、南北方地理环境差异大,导致东西、南北水资源分布不均[1]。因此,各地开展了一系列水利工程建设任务。例如:南水北调、东水西调等工程,用以改善地理环境水资源差异;二是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水利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水利工程建设前期,结合地理环境,利用现状优势制定调水线路等,有利促进水利工程建设实施进度。

1.2两者之间的相互制约

一是水利工程建设不可避免的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占用居民耕种用地、破坏当地植被分配等问题,这些都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伤害,影响当地生态环境自身的修复能力。工程在必须占用土地的情况下,应该尽量减少占用土地面积,加强对当地环境的保护措施,将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如有些工程改用水利暗河等措施,有效减少了占用土地面积;二是生态环境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制约。生态环境本具有一定的脆弱性,造成开发困难,对水利工程建设造成一定的制约,许多水利工程建设由于客观问题而不得不改变施工方案,增加了工程造价和实施难度。由于生态环境的脆弱性给水利工程建设带来工作难度的同时,也使得水利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性更大,从而使得有些水利工程建设无法按方案实施,无法按期完工。

2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策略

2.1转变思想观念

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取决于科学发展观的树立,即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对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方法和观念的理解是否全面系统,有无确立建设所需生态水利模式等,而这些方面的表现实际上就是对思想观念的更新,只要在相应思想观念指导下,注意协调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才能真正实现二者的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还需要建立协调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观念,尽可能发挥出水利工程防护供水、灌溉防灾等方面的作用,以及改善修复水域生态环境的功用,从某种程度来说,优化水生态系统能够保障流域范围内经济社会健康持续的发展,为此水利工程建设必须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并充分突出其帮助人类生活与促进、保护完善生态环境的效用[2]。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水利工程的社会服务观念,可以说在国民经济发展这个大环境中,水利工程建设决定着社会文明和国民经济的进步发展,只要积极分析社会经济发展对其提出的要求,才能通过其超前发展趋势推动社会经济稳定健康地发展。

2.2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首先要注重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建立,并保证其健全性。水利工程建设工程师要注重对建设地点及周边环境的勘察,并对水利工程建设期间以及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将会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作出详细的评估。水利工程设计师在进行水利工程的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原则,并利用相应的措施,减小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不良影响[3]

2.3健全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应不断地完善水利工程建设相关的法律政策,对其整个施工过程监督严格遵循法律法规进行,真正做到有章可循、严厉执法,特别是以经济效益为主且肆意破坏生态环境的水利工程项目,必须根据法律法规予以惩罚,追求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进一步加强执法的力度,当然最关键的是要将谁污染谁治理落到实处,让相关企事业单位承担起保护生态环境的职责,有效整治即将造成或已经造成的负面影响。此外,我国还应针对基本国情积极探索计算生态环境损失成本的方法,制定科学合理的补偿策略,尤其是重视移民补偿机制的不断创新,从根本上优化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氛围。

2.4重视前期规划,因地制宜制定合理水利工程建设规划

如果要进行水利设施的建设,提前对环境进行考察是必要的。了解一个水利工程所施工位置的地理环境,对水利工程的顺利实施也是必要的。例如,南水北调水利工程,把长江流域水资源抽调送至华北与淮海平原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地区,沿途经过多少条河流,地理环境状况不一,通过前期规划调查,才能确保南水北调的顺利实施。因地制宜,趋利避害,合理利用地理环境造成的先天优势,然后避开地理环境的脆弱面,从而保证水利建设的顺利实施。当然,水利工程建设规划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协调发展是宗旨。

2.5注意敏感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

水利工程建设所流经区域的地理环境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水利工程的顺利实施,而水利工程建设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反作用于地理环境。为此,更应该注重水利工程实施现场的地理环境保护。例如,针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目前可以采取的措施是种植植被,扩大植被面积,从而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该处水利工程建设应当注意对该区域的地理环境保护,保护该区域植被,同时最大限度的避开水土流失严重地区。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无论是施工环节还是设计环节,都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但是,水利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属于多因素、多成分、多变量的复杂性、综合性问题,需要建设人员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以充分了解生态环境的规律,利用这些规律实现水利工程的建设,才能确保生态型的水利工程建设,为子孙后代做出卓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华黎利,洪波,朱颖,薄贤波.浅谈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6:207.

[2]倪振辉.关于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6,04:75-76.

[3]聂红江.关于水利工程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中国水运,2016,03:67.